膀胱结石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中欧关系全面重启,美国使坏,中方无奈
TUhjnbcbe - 2025/4/11 22:25:00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外事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主任王毅亲赴欧洲,做了“全面重启”中欧关系的几件大事,引发美国紧张;

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借慕尼黑安全会议之机,主动邀约王毅非正式会谈;

菲律宾总统小马科斯发表强硬演讲,称,“绝不会丧失一寸领土”

王毅出访,中欧关系“全面重启”

从2月14日开始,王毅亲自出马,借参加慕尼黑安全会议的契机,计划对法国、意大利、匈牙利和俄罗斯几个国家进行友好访问。他的这趟欧洲之旅的任务必然不简单。

很多学者都认为,王毅的这次出访,其实是中欧关系“全面重启”的开始。

晶晶注意到,其实早在王毅出访前,2月10日,就已经传出中欧友好的“先导”信号:在10日当天,中国外交部长秦刚与比利时外长通电话时表示,中国支持更多“优质”的比利时产品进入中国市场。这当然得到比利时的热烈欢迎。

以经济外交做为搞好中欧外交关系的抓手,我感觉这正是抓住了欧洲的软肋,这招是非常稳的。

王毅出访的第一站是法国,15日,不仅法国总统马克龙隆重接待了王毅,还非常热情的表示:“现在是到了与中国重新建立联系的时候了”。

随后,法国总统府证实,马克龙心急火燎地要在下个月访华。

第二站,是意大利。16日,王毅飞抵意大利,并与意大利副总理兼外长塔亚尼会面,王毅也跟意大利强调了我们高度重视中意关系,现在中国成功控制疫情,两国可全面重启各领域的交往合作。

然后,18号,王毅在慕尼黑安全会议上,在世界媒体聚光灯之下,发表主旨演讲,再次重申,“中欧联手”的必要性和美好未来。

确实非常高调也非常积极主动,这种外交风格也确实这几年来所罕见。

中欧重启合作的重要性

说到这里,肯定会有网友朋友们发问,欧洲过往几年对中国进行种种抹黑、攻击甚至打压,我们为何还要对欧洲释放善意?

晶晶简单聊下我的看法:

其一,从经济层面看,中国经济亟需欧洲市场的联动。在经历三年的新冠疫情后,中国经济必须在今年实现全面重振。

扩大美国市场基本无望,那么在此情况下,欧洲市场就必然成为中国的最佳选择;

其二,从外交层面看,中国和欧洲同为美国经济政策和美元霸权的受害者,这就为中国和欧洲联手对抗美国创造了可能性。

多一个朋友多条路,有当然是总比没有好;如果能跟同属西方阵营的欧洲搞好关系,那就是锦上添花的事情;

其三,从大国责任感层面看,俄乌冲突到全球气候危机,美国大搞霸权主义与反全球化的行径已经令整个世界都遭受损失。

在这个问题上,中国作为负责任的大国,欧洲作为世界一极,有必要加强合作。正如王毅所说,如果我们选择开放与共赢,全球的发展繁荣就有了希望,这是我们的共同责任,是我们对历史,对人类应当提交的答卷。

美国着急向欧洲解释,共同对抗中国

中国在向欧洲释放善意,美国当然就坐不住了。

毕竟美国费尽心机,终于让俄罗斯乌克兰打了起来,让欧洲死心塌地倒戈到美国那边,现在怎么能容忍欧洲突然转向,向中国靠拢,导致美国的“损欧”战略功亏一篑呢?

那美国是如何出招的呢?

晶晶注意到,当地时间2月17日,同样是借着参加慕尼黑安全会议的机会,美国贸易代表,反华急先锋戴琪,与欧盟委员会执行副主席兼贸易专员瓦尔迪斯·东布罗夫斯基斯举行会晤。

她巧言如簧地给欧洲画大饼,试图缓解欧盟对美国的《通胀削减法》涉及补贴问题的关切。

我们有句俗话,打蛇打七寸,这《通胀削减法》确实是欧洲的“七寸”。

所谓《通胀削减法》,指的是在去年8月被拜登政府签字通过的一项美国国内法。其目的旨在以一系列高强度政府投资支持美国产业振兴,从而抵消美国社会通胀的种种负面影响。

但问题就在于,这种高强度政府补贴在国际上明显有不正当竞争的嫌疑,而且大有掏空欧洲工业的意思。

比如,里面明确规定,只有在美国本土的电动汽车行业才能享受美国政府的补贴,导致很多欧洲车企丢下欧洲的摊子,跑去美国开厂子了。

这还得了?

欧洲眼看美国要把自己掏空搞残了,法德出头,带着欧洲诸国跟拜登政府闹得不可开交,甚至明里暗里已经警告拜登,再这么搞欧美关系也会受到影响。

但拜登政府却表现的异常强硬,甚至在去年11月法国总统马克龙为此亲自访美时都坚决不为所动。

戴琪在17日这天亲自向欧盟高官解释美方的坚持,意思很明显:“我们确实搞了流氓做法,但我也是有苦衷的,你听我给你解释。”

拜登政府既要捅欧洲刀子,也不得不在捅欧洲刀子大半年后,给欧洲进行“解释”。他的逻辑是这样的:

其一,俄乌冲突已经进入关键一年,拜登政府必须力争在大选年到来前拿出足够的成绩。在这种时候,拜登政府尤其需要欧洲的支持和帮助;

其二,拜登政府同样必须赶在大选年到来前在反华这个问题上拿出足够的成绩。

尤其拜登在看到中国宣布将在年全面重振经济发展,并已派出高级代表出访欧洲,还充分表达了合作意愿后,拜登政府再不做点什么,那就真的是在坐以待毙了。

但美国人的这番“解释”,就真的能换来欧洲的理解么?

晶晶觉得,这事其实够悬。因为“解释”一次就足以说明,拜登政府并不打算向欧洲让步,只是想把自己这么做的缘由说清楚,从而引发欧洲人的同情而已。

但你拜登政府自己把美国的经济弄得一团糟,如今要靠牺牲欧洲盟友来给自己托底,给釜底抽薪找理由,让欧洲怎么同情?

晶晶更是注意到,在会谈期间,戴琪一直反复强调“美欧双方应该合作,来应对中国的经济胁迫和非市场做法”。

这种话,在外交场合说出来,确实太不合时宜也不讲技巧。欧洲这一年来因为跟随美国而吃的亏还不够多吗?这种时候,戴琪还要居高临下,让欧洲免费给美国当冤大头,当甲方当多了,忘了怎么拉低下身段。

美国真要欧洲给自己当马前卒,最起码先拿出足够的利益交换条件。太抠门,怎么做生意呢?

美国最近的外交操作,水平真是不算高。

美国反华暴走,中方无奈警告

当然,美国这种操作不止对欧洲,对我们也一样。

美国邀请王毅,在慕尼黑安全会议上跟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做了非正式接触。其实,也是要表达,拜登这么做,是有苦衷的,你们多担待,千万别来真的啊!

拜登政府的逻辑其实说简单也简单,他最初跟军方都没想着去打气球,但在事情初步炒大之后,中方虽然在第一时间就向美方解释清楚了事情的来龙去脉,王毅本人更是亲自与美方打电话,向美方提出愿共同管控事态的诚意。

但面对汹涌的国内反华情绪,拜登政府知道自己已经彻底失去对事情的控制了。

相比顾全大局,投机才是拜登政府此时最愿意做出的选择——主动击落该气球,就是在向国内的反华情绪做出妥协。所以,他才在“打气球”事件上开始“暴走”。

但为了自己国内的民意,选择拿与中国的关系做赌注,这真的是一个成熟理智的大国政府该做出的行径吗?

晶晶觉得,现在这个拜登政府,是真得让人匪夷所思。

当然,既然他们想谈,我们正好也借着机会,在媒体聚光灯下跟美国摊牌说清楚。王毅跟布林肯重申了我们在所谓飞艇事件上的严正立场,要求美方改弦更张,正视并解决滥用武力给中美关系造成的损害。

但面对疯疯癫癫的美国,我真是觉得拿实力说话,没得道理可讲。

小马科斯秀强硬:寸土不让!

美国人面对中国时疯疯癫癫,作为他们的盟友,菲律宾人显然也好不到哪去。

就在2月18日,菲律宾总统小马科斯造访菲律宾一所军官学校,而在演讲时,小马科斯公然表示,“绝不会丧失一寸领土”,引发媒体一阵猜测。

晶晶大概看了一下小马科斯的这次演讲,乍一听,这种说法倒也非常合情合理:

在演讲中,小马科斯先是分析了一下当下的国际形势,表示菲律宾附近的地缘政治紧张局势正在加剧,已经威胁到了菲律宾自身的安全。

的确,自拜登政府上台以来,美国在中国周边建立反华军事包围网的动作明显加快,其在台湾以及南海海域的各种小动作更是接连不断,直接导致地区局势空前紧张。

而就在台湾边上的小国菲律宾,当然会产生“城门失火、殃及池鱼”的悲观情绪。

接着,小马科斯表示,自己绝不会让菲律宾丧失一寸领土。政府将依据宪法和国际法维护菲律宾的领土完整与主权,并将与邻国展开合作,共同确保地区安全稳定。

的确,要避免自身被殃及,与周边他国,尤其是中国的沟通是非常重要的。

而在今年1月初,全世界都看到,小马科斯亲自出访中国,与中国达成一系列友好合作协议,并主动提出重启两国南海资源勘探合作项目。

在贯彻合作精神这点上,小马科斯也的确说到做到了。

但问题是,在那之后不到一个半月的时间里,小马科斯和他的政府,又都干了些什么?晶晶要给大家提个醒:

2月1日到2日,美国防长奥斯汀访问菲律宾。在与小马科斯的会面中,小马科斯同意再增加五个可供美军使用的军事基地,而这些基地,全都面向台湾与南海方向;

从2月8日开始,小马科斯亲自访问日本长达5天之久。在此期间,小马科斯与日方达成一系列与“地区安全”以及“菲日军事合作”有关的协议,而这些协议明里暗里的都将矛头指向中国;

2月13日,菲律宾军方公开指责中国海警船在2月6日使用“军用级激光”在南海海域照射菲律宾军方船只,导致船上部分人员短暂失明。小马科斯本人更是因此直接召见中国驻菲律宾大使。

所以,小马科斯嘴里这个对菲律宾领土主权造成威胁的“敌人”,到底是谁?这句“绝不丧失一寸领土”,到底是冲着谁喊的?

有些事情,小马科斯没挑明,咱们也没必要跟着他们猜,大家心照不宣就成。

但晶晶必须指出的是:

其一,谈论与他国的主权纠纷,前提是相互尊重、明辨是非,继续煽动菲律宾民族主义情绪肆意宣泄,最后必然会反噬菲律宾自身;

其二,作为一个小国,在与大国谈论这些事情时,最管用的不是感情与泪水,而是理智与智慧。

所以,小马科斯先生,这么匆忙的喊出“绝不丧失一寸领土”的口号,把自己搞得下不来台,这真的不是一件体面事。

1
查看完整版本: 中欧关系全面重启,美国使坏,中方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