膀胱结石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人人能做的简易健身方法捶背不花钱既 [复制链接]

1#

早在民间广泛流传着一种健身法:捶背。无论是在农村,还是居民住宅小区,常可看到有些老年人叫儿孙给自己捶背,捶得直打嗝,顿时轻松愉快,与儿孙谈笑逗乐,尽亨天伦之乐,无论是身体生理上还是精神心理上都获得了效果,可以说既健身又养心。真是一举多得地除疾患防百病的护理方法。

别小看这捶背,它很有科学道理。中医医学认为,捶背可以行气活血,舒经通络。人的背部脊柱是督脉所在,脊柱两旁是足太阳膀胱经,共有53个穴位,这些经穴是运行气血,联络脏腑的通路,捶打可以刺激这些穴位,促使气血流通和调节脏腑的功能,治疗某些疾病。例如,刺激背部的肝俞穴,能治肝、胃、眼病和神经衰弱,肋间神经痛等;刺激胆愈穴,可治胆囊炎、口苦、胁痛等。现代医学也证明,人的背部皮下有大量功能很强的免疫细胞,由于人手平时不容易触及背部,所以这些有用的免疫细胞处于“休眠”状态,捶背时,刺激这些细胞,激活了它们的功能,于是它们就“醒”过来奔向全身各处,投入杀菌和消灭癌细胞的战斗行列。

所以说:捶背,确实是一种比较适合中老年人的保健方法。既可达到有病治病,无病强身的目的,又确实是简单易行,没有环境条件要求,是人人都能做还不花分文的健身方法。

人体背部有丰富的脊椎神经和许多重要穴位,捶背可以刺激背部皮肤、皮下组织和穴位,通过神经系统和经络的传导,增強内分泌和经络系统的功能,提高免疫机能,增强抗病能力。它有几个方面的好处:

01

是舒筋活血,促进血液循环

放松了肌肉,防止慢性腰痛及腰肌劳损。改善皮肤营养。通过捶背促进血液循环,促进背部皮肤的新陈代谢,有利于清洁皮肤。

02

是舒筋活血,健身防病。

老年人常会出现腰酸背痛和肌肉紧张,此时如接受轻柔的捶背,不仅消除疲劳,还能防止多种慢性病的发生。而且,可以促进局部乃至全身的血液循环,增强内分泌与神经系统的功能,达到祛病强身的目的。

03

是舒心安神,振奋精神

人们疲劳时,就会出现心烦意乱、坐卧不宁,通过捶背带来的良性刺激会使其逐渐安定下来,感到神清气爽。这种既调节心态又调理身体的护理法,对多种慢性病无疑有治疗作用。如对长期卧床的老年人来说,捶背不但可以振动呼吸器官,帮助排出痰液,而且还可以帮助排出肺泡中的废气,从而起到防治肺炎的作用,对于有胃肠功能紊乱、神经衰弱及感冒风寒等病的老年人,捶背还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

04

是捶背能治失眠

捶背简单易行,不受时间、地点、条件的约朿。白天利用工作间隙互相捶背,可以让人头脑清醒,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晚上临睡前捶背,能让人宁心安神,是医治失眠的良方之一。

05

是勾通感情调节心态

由于捶背简单易行,一讲就会,只要用心,就能做得很好。更主要是零距离接触,所以又是勾通感情的最好途径。不论是夫妻对捶,还是同事、朋友对捶,或者是子女、儿孙助捶,随着时间的推移,久而久之都会使感情发生变化,特别是边捶边聊天,有亲情友情爱情作精神依托,使心态得到调节。所有疾病都是由心生,心态好了,把心的问题解决了,什么问题也就解决了。

(一)自助简易拍打健身法(如他人代行,仅手势改变,不要交叉进行,)

此简易拍打健身方法,一般情况下没有要求。然而,对于中老年人,最好是在每天的早餐之前进行。同时也要注意拍打的顺序,避免遗漏。总的原则是从上而下,由近及远,先左后右。一般是先拍打背部正中线,再拍打夹脊两旁的侧线,然后再拍打上肢,最后拍打下肢,从近端拍向远端。双侧患病时先拍左侧,再拍打右侧。具体到某个肢体,要先前侧,再后侧,先内侧,后外侧,应一拍紧挨一拍密密地打,每一侧面要反复拍打3~5遍,并在该侧面的脉位上重点抽打3~5下,只可顺打,不可逆打。

(1)双手先拍头顶。(2)双手次拍头顶两侧。(3)双手再拍后脑勺。(4)单手拍后颈部。

可用左手拍右肩,右手拍左肩。注意肩的前部、后部、外部、上部都要拍到。

尤是心脏病、肺病、乳腺疾病患者要多拍此处。

范围包括内侧全部经络,从内侧下沿心经到外侧边缘的肺经、大肠经,以及正中间的心包经。

左手放在左膝上用右手拍打;再右手放在右膝上用左手拍打。拍手背时较痛,但越痛疗效越好。

双手先拍双膝正面,可用整个手掌包住膝盖拍;其次拍膝内侧、外侧及膝后的腘窝。各类膝盖和腿的毛病,无论腿疼、腿麻、腿胀等均可如此拍打。此法配合拉筋疗效更快。

拍打脚心、脚背、内外踝关节及周围都可重力拍打。此法除治脚部疾病外,对所有脏腑疾病都有很好的疗效。

拍打完毕后,取站立式,放松全身,进行深呼吸,然后双手叉腰微微晃动身体,继而自由式摆动双手。

(二)捶背

捶背的手法通常有拍打法和掌击法两种方法,均沿脊柱两侧进行。所谓拍打法,即用虚掌拍打背部;所謂掌击法,即用掌根(小鱼肌)、掌侧(小鱼肌侧面)叩击背部。施用手法均宜轻不宜重,力求动作协调、灵巧、是节奏均匀、着力富有弹性。可以自上而下或自下向上轻拍轻叩。接受者可站可坐可卧。注意,对于患有严重心脏病、尚末明确诊断的脊椎病变以及晚期肿瘤的患者,不要捶背,以防加重病情或引起意外。

捶背的速度以每分钟60~下为宜,单手或双手均可。以不痛为度。每日1~2次。每次捶背时间以30分钟为宜。

(三)不同部位单项拍打

除了轻捶背部外,在日常生活中,简易拍打身体不同部位,可以起到不同的健身效果。拍打是道家养生治病的秘法,原本叫“调伤”,是通过拍打身体将体内因跌打损伤和风寒暑湿形成的淤堵垃圾清除体外,从而疗伤治病。拍打皮肤等于是在排*,等于是在化瘀。

拍打头面:

站立式拍打,可站好后全身放松,垂肩坠肘拍打;

走式拍打,慢步行走,边走边拍打,用左手掌拍打头部左右手掌拍打头部右侧,从前头部拍打至后头部,来回左右拍打各50下。然后左右手掌分别拍打头侧部左右各50下。或者用两手指端叩击头顶及后脑部,以指面拍打前额和耳后两侧及颈后部位,再用食指弹拍面颊两侧。这样做,起到增強记忆力、明目健脑的作用。适用于神经衰弱、脑动脉硬化、脑血栓、面部神经麻痹等患者。

拍打双肩:

先用右手掌拍打左肩,再用左手掌拍打右肩,交替拍打各50~下。可防治肩周炎、肌肉发育不良等。

拍打胸腹:

取站姿,两脚向两侧分开与肩等宽,用两手掌或握拳交叉拍打,先用右手掌或拳拍打左侧胸部,再用左手掌或拳拍打右侧胸部。由上往下拍打,再由右下往上拍打,左右各拍打~下。可防治冠心病、肺气肿、肌肉发育不良等。用两手掌拍打胸、腹部两侧,可起调理肠胃、增强五脏功能的作用,尤其对肠胃功能紊乱、便秘患者有好处。

拍打腰腹:

用两手掌或握拳,以腰为轴,前后转动帶动双手,右手拍打左腹部,左手拍打右腰部;右手拍打左腰部,左手拍打右腹部。注意拍打时,依腹部上、中、下和腰部上、中、下顺序进行。左右各拍打~下。可防治腰酸、腰痛、骨质增生、消化不良、腹胀、便秘等。

拍打腰背:

取站立姿势,用两掌心交替拍打肩、背部和腰部,对于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系统疾病患者有好处。

拍打臀部:

左手掌或握拳拍打左侧臀部,右手掌或握拳拍打右侧臀部,左右各拍打50~下。可防治臀部肌肉发育不良等。

拍打四肢:

取坐位或站往,将左手臂向前平举,用右手掌拍打左肩部、手臂、肘部;然后,将右手臀向前平举,用左手掌拍打右肩部、手臂、肘部;继而用两手掌依序拍打两大腿内外侧、膝关节、小腿内外侧。重点拍打小腿足三里。这样能改善肌肉组织的营养,对关节炎、肌肉劳损、骨质增生、风湿病的患者有好处。

拍打上肢:用右手掌或握空拳从上而下拍打左上肢的前后左右四个面,每面拍打不少于25下;然后用左手掌或握空拳同法拍打右上肢。可预防或缓解上肢肌肉发育不良、肢端紫绀、上肢麻木感、半身瘫痪等。

拍打下肢:站好,先将左侧下肢抬起,大腿和小腿成直角,脚跟放在栏杆上,用左手掌或握空拳拍打大腿、小腿,从上往下拍打,每次5下。再拍打上、下、外、内四面,每面拍打10~15次;右手拍打右侧大腿、小腿,方法同上。拍打时,要先轻后重,持之以恒。可防治腿部发育不良、偏瘫、下肢麻木感、下肢无力等。

在拍打的时候要注意一些禁忌症与注意事项:

《一》禁忌症

各种表现出湿烂的皮肤病、疮疖、痈疽、发热、急性传染病、癫痫、严重心脏病、肝脾肿大、各种出血倾向的疾病、妇女月经期及妊娠期、内脏肿瘤、骨折未愈合、骨结核、类风湿等均禁用。肾区禁用本法。

《二》注意事项

(1)术者应熟练掌握操作方法,拍打疗法若常和捏筋疗法联合使用,效果更好。

(2)拍打治疗时,温度要适中,一般以25~30度为宜。温度过低容易受凉,温度过高容易出汗。

(3)每次治疗前要适当安静休息,使情绪安定,排净二便,脱去外衣,准备拍打治疗。

(4)拍打开始宜轻,以后遂渐加重。对儿童和年老体弱者手法宜轻,对年轻体壮者手法宜重。对痹症、痿症和感觉功能迟钝者手法适当加重。肩部、背部和腰部宜轻拍,骶部要重拍。四肢肌肉丰满处手法宜重,关节及肌肉较薄处手法宜轻。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