膀胱结石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名家膀胱癌全膀胱切除术后尿流改道方式 [复制链接]

1#
遗传性低血压低血糖 http://www.cqypm.com/zcmbzz/204622644.html
诊室故事

*小正当壮年,是个司机,之前有拉血尿,以为是自己膀胱胀的太厉害造成出血,很快血尿自行消失。这次医院做了B超,发现膀胱里面长了肿瘤,快十公分大。现在来到我每周四的专家门诊,寻求治疗。

膀胱癌在确定治疗方案之前需要明确诊断为膀胱癌,那我们来看看我都给*小做了哪些检查来诊断膀胱癌。

像*小这样大于40岁,又有无痛性血尿的情况,医生就会怀疑是不是得了膀胱癌,我首先会建议患者做尿液分析(或者称尿常规)和泌尿系的B超,了解尿里有没有红细胞,就是明确是不是真的血尿,做B超了解膀胱内有没有病灶,顺便排出肾和输尿管有没有什么疾病造成血尿的情况,如结石等。

当然仅凭尿液分析和B超诊断膀胱癌是远远不够的,我还给小*做了CT检查,了解膀胱内肿瘤的情况,是多发性还是单发的,膀胱肿瘤有没有长到膀胱外面,盆腔的淋巴结有没有大,肾有没有积水等情况。

当确定膀胱内有肿瘤,如果肿瘤不大,单发,以前没有膀胱肿瘤的病人,我会建议直接做一个微创手术——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检查和治疗一起完成,术前就不再做膀胱镜检,毕竟膀胱镜检是个有创检查,不管检查的结果是膀胱癌还是良性的膀胱肿瘤,还是需要切除的。如果肿瘤很大、肿瘤明显长的比较深,到膀胱肌层了或者到膀胱外面了,或者多次复发,准备需要切除整个膀胱时,我选择行膀胱镜检+活检术(如想了解膀胱镜检查的注意事项,

分享 转发
TOP
2#
CT诊断报告书写规范指南消化系统 http://www.cqhpz.com/wadwh/999866.html
“膀胱癌是最常见的泌尿系统肿瘤之一,是一种直接威胁患者生存的疾病。而膀胱全切后,尿流改道方式的选择直接影响患者的预后及生活质量。中医院的*健教授用质朴的语言,就不同尿道改道方案进行了探讨,以期探索合理的尿流改道方式。

膀胱癌全膀胱切除术后尿流改道方式比较

尿流改道的方式主要有三种:原位回肠新膀胱术、回肠膀胱(回肠通道)术、输尿管腹壁造口术。

原位回肠新膀胱术

顾名思义即膀胱全切后,做一个新“膀胱”置于原来的位置,重新与尿道吻合。因此,膀胱癌全膀胱切除术后采用原位回肠新膀胱术的尿流改道方式,患者可以像正常人一样排尿,提高了生活质量。

但是采用该尿流改道方式,条件严苛:尿道近端甚至膀胱颈部必须没有肿瘤生长,并且多点活检为阴性,而且所选择用于重建新膀胱的消化管道也必须正常;尿道外括约肌原控尿功能较好。若无法保证膀胱肿瘤彻底切除,应采用经腹壁尿流改道方式。

回肠膀胱(回肠通道)术

其中经回肠腹壁造口是最常用的方式,一方面是由于回肠取材方便,操作简单、疗效确切。同时该尿流改道方式经过几十年的临床验证,相对安全且并发症较少。

但是回肠膀胱术缺点是需腹壁造口患者终身佩带尿袋,影响生活质量。

输尿管腹壁造口术——不得已的选择

若无法彻底切除肿瘤,达到根治的效果;患者高龄;患者患有心脏疾病或合并其它的全身性疾病等原因,无法选择经回肠的尿流改道方式,因此不得已选择该方式。

该术式操作简单,但易引发肾盂肾炎、逆行尿路感染、输尿管吻合口瘘或狭窄等问题,因此术后护理尤为重要。

因此如何选择?

原位回肠新膀胱术和回肠通道术是两种标准手术,原位回肠新医院首选,次选回肠通道术。

打破质疑,女性不能实行原位回肠新膀胱术吗?

曾经一段时间以为,女性患者由于尿道较短,更容易发生尿失禁或尿储留等问题。然而,现在经过大量的临床试验,大部分女性患者可以更好的控尿和储尿。

总之,术前应明确适应证,并结合患者具体情况和个人意愿选择相应术式。

构建原位新膀胱技术要点

构建原位新膀胱是应注意把握其原则:①低充盈压,去管折叠,接近球体;②容量适中,回肠30-40厘米,结肠20厘米,容量约为mL,术后一年接近正常膀胱容量;③输尿管吻合避免狭窄,减少返流。其中折叠、去管化的作用的实现应做到新膀胱尽量接近球形,使贮尿囊容量增加,充盈压从而降级,符合几何原理。

出现尿失禁并发症怎么办?

绝大部分患者出现尿失禁现象是短暂的,一般术后3个月至半年可以恢复完全控尿,极少数患者术后1年或超过1年恢复完全控尿。

如何更好的恢复尿控呢?与手术技巧密切相关

首先切除膀胱时候要尽可能保留支配控尿功能的神经和血管,即保留神经的膀胱切除。

其次,新膀胱要低充盈压,若新膀胱充盈压较高,打破控尿压力与膀胱充盈压的平衡。

最后,术后要及时进行康复训练。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