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情回顾
站桩的”理论”基础及实践
去年这个时间我们给大家汇报了站桩的基本思路和好处,在一年的实践过程中,我们对站桩有了更深一步的理解和实践,今天借此机会给各位继续汇报站桩的下集:站桩姿势为什么健康,如何判断站桩有效,气血共振理论。医院的领导和专家也亲临现场指导,忐忑之余,也十分珍惜这次受教的机会,争取从业余选手逐步过渡上升为专业队伍。
站桩姿势为什么健康
“治病或保健有两大重点
/p>
(1)姿势要正,让每个骨头都在对的位置;
(2)心情放松,让每根神经都在最低能量的状态。生病过程就是一个穴道先堵住了,再堵另一个穴道,一个一个堵下去,最后整条经络都堵了,后面内脏也开始坏了。”(王唯工),站桩的姿势简直就是这二条而生的。
站桩第一步是松腰
以现代科学眼光来看,命门的“气”与冠状动脉有直接的关系,所以命门不松、心肾不交,心脏就比较容易超载而缺氧,然后命门就越不松,两者一直恶性循环就会产生下背痛,甚至更严重的病。站桩与站立最显著的区别就是需要松胯、松命门,形体上就是要把腰的大S弯调直,号称这原来是内家功法不外传的秘诀,好些朋友打了一辈子太极拳,实际上是做了一辈子太极操,差别就在没有将命门松下来之后养成的内力。
站桩第二步是拉直脊柱
人的脊椎骨一定要正,脊椎骨一弯就会压到大动脉,背上所有俞穴都是掌控到内脏血循环的枢纽点,压到不同的位置,就会产生不同的病。站桩过程中,命门松下来,脊柱拉直后,阳气就会生发,身体真会发热,督脉会通,上下鹊桥搭通后,任督二脉就通了(即所谓小周天,练武人的用语)。我们在站桩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前后摇晃,颈肩酸痛,长短腿,重心摆不正,或者摆正就要较劲等情况,这些都是脊柱不正,侧弯,骨盆不正的原因,平时感觉不出来,一放松,这些问题就都会出来。
站桩第三步是形成自然的腹式呼吸
我们百分之五六十静脉的血都藏在肚子里,腹式呼吸的话,静脉回流会好。站桩是在锻炼循环器官,同时,呼吸也是很重要的心肺强健的方法。这里关键是形成自然的腹式呼吸,核心是松,真正达到下紧上松,后紧前松的境界,通过身体的自身重量,而不是肌肉,完成卷跨,松腰,这时的呼吸,做到深细绵长,它就是自然的,而不是刻意的,而且一定是腹式呼吸。如果我们去观察出生不久的小bb,都是自然的腹式呼吸,年纪和毛病越大气越短。
站桩第四步
炼精化气,练气化神,练神还虚。气聚丹田,也就是所谓的下丹田、中丹田、上丹田,事实上就是下焦、中焦、上焦气集中的地方。如果我们把身体看成一个椭圆球,中丹田、下丹田就是椭圆球的两个焦点。假设有一个波从其中个焦点打出来,就会再聚到另外一个焦点。心脏打出来的波由膻中穴产生,膻中打出来的波会聚在丹田,丹田打出来的波会聚在膻中。所谓心肾相交,就气的角度来看,也有这个意思。因此,中医说的,精要足的时候才有气,气要足了才有神,这就是中国人所说的精气神。
如何判断站桩有效
站桩是不是有效,姿势是不是正确,这个问题从一开始就困扰着我们。所以,我一直想做一个站桩的检测系统,来判断是不是真的站对了,而不是总期待一些身体的“排病”反应,真碰到有反应了,更不知道对不对了,问师傅,到最后师傅总是教导我们,不求自得,不求自得。
所以公司开始立项“站桩检测系统”,主要解决站桩姿势及效果评估困难的问题,针对“站桩”这种外表看着静止,身体内部感觉变化较大的情形,我们先后尝试过红外温度检测、运行姿势检测、肌肉松紧度检测等方法,但因环境、辩识度、舒适度等原因,最后都放弃。后来了解接触到王唯工教授的气血共振理论,感觉可以尝试一下,目前通过试验来看,较好地解决了前面几个方案中遇到的问题。
目前已经做到:一是通过指尖传感器,获得了稳定的脉博波形;二是通过傅立叶变化,获得了脉博波形的12个谐波;三是各谐波振幅能量比与王唯工论文中公布的比例一致;四是站桩前中后,肾经在站桩过程中增强(比标准值高)明显,中间的瞬时变化应该和当时的桩形有关,下桩后增加部分马上消失,虽然总是听桩友说,站桩后骨密度增加了,我也没去测过,但现在看来站桩补肾的说法是真实可测的,而且站桩出的”内汗“随着下桩,马上就消失,应该和肾经相关。膀胱经一路也是增强的,但起伏较大,可能和高频次谐波稳定度不高有关,但桩后消失慢,还可以维持一段时间,或许这是站桩身体感觉后背上会发热的原因。胆经在站桩过程中趋势是下降的,这和脑部活动减少,静下来的情况吻合。站桩过程中,心率加快,但肺经变化不大,说明能量是往里走的,相较其它运动,站桩更养生的道理可能在这里。空腹站桩胃经变化不大,但餐后,胃经也有明显增加,所以他们说吃完就可以站,而且助消化,和本人的体会一致。这些待取得足够多的经验数据后,就可以设定出站桩需要满足的各谐波变化的标准值,达到姿势及效果评定的目的,后期通过长期跟踪,肯定还能看出自己身体状态变化及趋势。
气血共振理论
前面多次提到气血共振这个理论,这套理论方法是我们这个项目得以展开深入的基础,从目前初步实测的结果来看,和预期比较一致,较好地解决了站桩这个外表静止,里面反应大,“静极生动”这种运动方式的监测问题。
大家知道,我们是一家以*品相关软件开发为主的高科技公司,数据采集、大数据分析、机器学习、云端及手机端软件开发是我们熟悉的业务领域,中医充其量只是业余爱好的水平。王唯工这套说法,能引起我们的共鸣,是因为他用了我们熟悉的语言和技术,但又与传统中医理论惊人地吻合。王唯工,台湾人,霍普金斯大学生物物理博士,号称穷尽30年时间,用生物物理学理论实证了“经,气,脉络”,我们能测出脉博及其12个谐波,但他告诉我们,第一谐波就是肝经,依次是肾、脾、肺、胃、胆、膀胱、大肠、三焦、小肠、心经,根据各谐波幅值和相位,可以得出气分和血分值,根据这些数值的波动变化,可以得出哪些经络缺血,及缺血的程度,用传统的中医理论,解释了西医的常见病和亚健康状态对应的脉像,可能的发展进程及处理方法,循经与越经,中药归经,阴阳五行等,在台湾积累了10多万案例。传统切脉可能是人工去感知一个12个正弦波合成后的波形,能确定28种不同的变化,已属不易。但目前这种频域分析因为是基于数学,理论上可以有四个种不同的脉像。我们后来也了解到,肾、脾、肺、胃、胆、膀胱,这几个的共振频率应该是实测过的,后面是依据内经分析得出的。
下一步工作方向
1.继续完善站桩过程中的标准值体系,让科研成果尽快产品化;
2.如果这种脉象说法成立的话,它比较好地解决了人体身体状态数据一致性采集的问题,下一步医院等专业队伍的支持,我们就有希望提出我们自己的亚健康检测标准算法,监控预警体系。
3.就其理论本身而言,目前研究了12条正经,前面几条确实是实证过的,但后面的大肠经、三焦、小肠是分析出来的,心经甚至还不知道是不是应该放在这个地方,奇经八脉没提,如果能量说正确的话,这些经脉也应该有能量存在,是因为采集精度不够,还是高次谐波的工程近似有问题,值得进一步科研;
4.能和专业队伍一起,基于量化归经分析,建立现有药材,食材的数据库,数据认证发布机制,数据贡献使用办法。
能做到量化归经,是件很有意义的事情,平时饮食是不是合适自己,药有没有用对,甚至日常生活习惯好不好,就都有了方向和科学说法。20年前从北方刚来广州,就对满大街的药店凉茶铺感到新鲜,对寒湿暑湿完全没有概念,现在回头看,当时完全不会过日子。目前真真假假的碎片化信息充斥着我们的日常,大家可能都有一个不能退出的养生保健圈,整天教你过不同的日子,向你家老人推销着各种保健品。彼之灵药,我之砒霜,因人施治,因地制宜,中医是超越了我们时代认识的科学,归经能够量化之后,神医也就下凡到了人间。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