膀胱结石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神经源性膀胱治疗原则 [复制链接]

1#

1.尿流动力学检查结果作为选择治疗方案依据

尽管神经源膀胱的临床表现都是排尿功能障碍,但因神经损伤的部位及病程的差异,膀胱尿道解剖及功能的病理变化迥异。所以在处理神经源膀胱的过程中,我们不能完全以神经损伤的病史、查体及影像学检查作为治疗依据。尿流动力检查是对膀胱尿道功能变化的检查,如同时增加同步影像检查还可以发现膀胱尿道的解剖异常,如膀胱输尿管返流、膀胱憩室及内括约肌功能失调等。尿流动力检查结果亦是神经源膀胱分类的重要依据,神经源性膀胱的处理时必须依照尿动力检查的发现,而不是仅仅参考神经系统的病史及检查。

2.“安全膀胱”的概念及神经源膀胱治疗目的

在对神经源膀胱处理过程中,保护上尿路功能是治疗的重点,其中建立及维持对上尿路无损害威胁的“安全膀胱”是治疗的最主要目标。McGuire等()发现脊膜畸形的患者由于外括约肌张力较高导致膀胱出口梗阻,那些BLPP大于40cmH2O的患者上尿路受损的发生机率大大高于BLPP小于40cmH2O的患者,此指标就是膀胱是否处于“安全”状态下的重要指标。在此基础上建立“平衡膀胱”,后者基本含义是指通过调整达到一种膀胱尿道在功能上的新的平衡,其基本的要求为膀胱能低压储尿并有较大的膀胱容量,能在不用尿管下排空膀胱,无尿失禁,上尿路功能不受损害。与恢复膀胱尿道功能不同,“平衡膀胱”并不一定是恢复生理上的平衡,而指是强调在功能上的平衡,如降低尿道阻力以适应逼尿肌收缩无力,获得膀胱排空;用人工尿道括约肌替代关闭不全或功能亢进的尿道括约肌等。

3.积极治疗原发病,定期随访

对原发性神经病变可治愈和可恢复者,可在保证膀胱“安全”状态下,对原发病进行治疗,继而促进膀胱尿道功能恢复。

因为导致神经源性膀胱的神经性疾病往往是动态变化的,变化方向也是非恒定的,有些疾病可以好转,甚至自行治愈,更多的神经性病变向恶化方向发展。这种走势决定了神经源性膀胱的状态也是动态变化的,因此需要对每一个神经源性膀胱患者进行严格的追踪随访,以根据患者的当时情况决定是否需要相应更改治疗方案,或了解是否有新出现的需要治疗的并发症。

4.预防和治疗并发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保护逼尿肌功能,积极预防和治疗肾积水和膀胱输尿管返流等上尿路并发症,治疗常见的尿路感染、泌尿系结石等并发症,采用合理的排尿或集尿等辅助装置,维持正常的个人生活和社会生活,减轻痛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2#

开门见山,临床中第一次遇见,现报道如下:

杨某女78岁********职业:体操教师

主诉

尿频尿急尿痛4、5年。

现病史

患者5年前一次“尿路感染”未重视,后出现尿频尿急尿痛,医院泌尿外科诊断为膀胱过度活动症,予口服西药“舍尼亭”,效果不明显。目前又服用2个月,无效。前几日口服热淋颗粒,效不显。夜尿少则4、5次,睡眠差时多则5、6次。白天1个多小时不会超过2小时小便1次,量不多,经常尿痛,小便急的时候,若憋着,弯腰的时候小腹部就会有种酸痛感。虽然有时候小便很急,但是需要尿等待8、9秒,少则5、6秒钟。

既往史

否认“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血脂症”等病史。

生育史

剖腹产,生育两个小孩。

实验室检查

小便常规(-),余检查报告未见。

诊断

中医诊断:淋证

西医诊断:膀胱过度活动症

浮针诊治经过

年5月28日星期四一诊

查体:双侧腹直肌、腹斜肌++++,处理后++。治疗前9点20分小便,治疗结束回去观察约11点小便,间隔1小时40分。患者当时有种“是不是心理感觉”的疑惑,中场休息还问别的福友他们效果怎么样,答案当然是肯定的。隔日治疗。

年5月30日星期六二诊

昨天大约2小时小便一次,晚上十点半睡觉,到一点小便了2次,到4点多钟2次。昨天小便基本不疼。今早8点40分小便,11点再小便,间隔2小时20分钟。效不更方,同上。并要求患者每次记录小便时间,不要每次说大约、大概。

年6月1日星期一三诊

现在小便前尿等待只需要2、3秒。特别是早上起床,不需要尿等待。小便基本不疼,喝水少的时候感觉小便会疼。双侧胫骨前肌+++、腹直肌++、左侧髂腰肌++。嘱回去练习提肛、会阴收缩、憋小便动作。今早8点半出门时小便,现在10点45分离开还未小便。回到家11点半小便。间隔3个小时。下次间隔2天治疗。

年6月4日星期四四诊

上次回去以后练习憋小便,夜里小便3次,且有一次长达3小时15分钟。白天小便一般是间隔2个小时,有时候达3个多小时。昨天晚上洗过澡以后突然有一种尿频尿急火辣辣的疼痛,持续了半个多小时,后来就缓解了。今日7点50分小便,中午11点30分,间隔3小时40分钟。下次间隔4天治疗。

年6月8日星期一五诊

最长时间4个小时才小便。弯腰小腹不痛,也没有尿急的感觉。小便憋久量多以后,小便的力量明显比以前猛一些。当天治疗以后夜尿次数少些。

年6月12日星期五六诊

昨天白天小便次数症状反复,晚间未实时记录,小便无痛。听电视上某专家说防止血液浓度高,夜间小便后会喝水。嘱患者再继续观察,建议夜间不要喝水。下次间隔6天治疗。

年6月18日星期四七诊

前两天夜里只有3次,上半夜隔的近,下半夜时间比较长。白天一般两个多小时,有时候3个小时。总体比之前要好。建议水果稍微温热食用。

年6月23日星期二八诊

最近夜里小便2次,白天2-3个小时一次。因患者居家环境恒温恒氧,夏日出汗少,建议不吃冷水果、冰酸奶。建议间隔一周治疗。

年6月30日星期二九诊

之前夜里小便2次,昨天晚上夜里小便4次,回顾可能和吃西瓜有关系。建议下午不要吃西瓜,再观察。处理腹直肌、腹斜肌、竖脊肌。

年7月7日星期二十诊

最近夜里小便基本是2次,偶尔甚至只有1次。白天2-3小时一次。

年7月14日星期二十一诊除了夜里没睡好三次,其他是一两次。右肩部酸痛,上举疼痛,不举不疼。右肩部三角肌+++,处理后上举肩部不痛。

年7月21日星期二十二诊

夜里基本是2次,偶尔3次,白天2个小时一次。症状稳定,继续拉长治疗间隔。

年7月30日星期四十三诊

夜里基本2-3次,昨天、前天3次,嘱再观察,必要时专科复诊。有反复,缩短时间治疗。

年8月4日星期二十四诊

夜里基本是2次,白天上午2-3小时,下午吃水果、酸奶等,2个小时小便一次。体检提示尿血+,红细胞偏高,建议复查,专科诊治。

年8月11日星期二十五诊

夜里基本是2次,白天上午2-3+小时,保持良好,继观病情变化。

年8月27日已暂停治疗半个月,陪同她先生过来享“浮”,表示同十五诊状态,保持良好。继观!

膀胱过度活动症(OveractiveBladder,OAB)是“一种以尿急症为特征的症候群,常伴有尿频和夜尿症状,可伴或不伴急迫性尿失禁。”主要病因是由于膀胱逼尿肌的乙酰胆碱能受体(M受体)的过度活动所致。OAB的治疗包括:药物治疗、生活干预、行为治疗及其他。

常用的干预措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控制水和饮料的摄入量。

2、多吃富含纤维的食物,或服用纤维补充剂,以消除或预防便秘,因为便秘常常会导致膀胱问题。

3、进行膀胱训练,以加强在出现小便冲动后延迟排尿的能力。刚开始时不要试图忍太长的时间,大约10分钟即可,然后慢慢延长,最终目标是每2-3个小时排一次尿。

4、如果每次排尿后,膀胱排空有困难,尝试“重复排尿”,即在小便后,稍等几分钟,然后再试着排一次,更彻底地排空你的膀胱。

5、按照计划好的时间表,每隔2-3个小时排一次尿,而不是一出现排尿冲动就去排尿。

6、进行骨盆底肌肉练习,加强尿道括约肌和盆底肌肉,增加控制排尿的能力。

7、保持健康的体重。

治疗前视频:

治疗后视频:

较真医生遇到认真患者:

------------

作者:高友玲

浮针I段、医学硕士、主治中医师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