膀胱结石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公认能力平庸的南云忠一怎么会成为航母舰队 [复制链接]

1#

李三万

摘要:二战时,日本海军中公认能力平庸的南云忠一海军中将,为什么会成为日本海军最强大的航母舰队,第一航空舰队司令官?

二战时,日本海军中公认能力平庸的南云忠一海军中将,为什么会成为日本海军最强大的航母舰队,第一航空舰队司令官?

南云忠一,年出生于山形县米泽市信夫町,他在兄弟六人中排名第二。年,南云忠一考入江田岛海军兵学校,毕业后以海军少尉候补生的身份先后在防护巡洋舰“宗谷”号和“新高”号上实习。后来南云忠一在海军中逐渐成长,并在年11月担任第一水雷战队参谋,年12月升任第11驱逐舰队司令。年代以南云忠一为代表的舰队派开始崛起,他们一向主张对英美采取强硬态度。年11月南云忠一晋升海军少将,并在年11月晋升为海军中将。

年7月,英美宣布对日本实施石油禁运,这绝对是釜底抽薪的举措,日本被迫决定背水一战,当时联合舰队司令官山本五十六的计划便是突袭珍珠港,希望借此一举消灭美国海军在太平洋的主力舰队。于是南云忠一受命率领第一航空舰队的六艘航母,在年12月7日发动了对珍珠港的偷袭。但是年6月的中途岛海战成为南云忠一的滑铁卢,山本五十六也解除了南云忠一的舰队司令职务,并且南云也由此被贴上了昏庸无能的标签。

南云忠一嗜烟好酒,酒量还相当可以,为人粗鲁直率,热爱自己的家人,当然爱法也是昭和男人那种很莽的爱法,这些现在看起来都是一些缺点,但是去掉日本两个字的标签,就是到今天,有过部队经历的人就知道,这种性格其实是在军队里最受欢迎的性格,而且无论哪个国家的军队都是如此。而在日本昭和时代的军队里,这种性格的人设几乎就是典范和模版,最关键的是南云忠一这种看似头脑简单的鲁莽性格,还有着著名的江田岛海军兵学校第七名毕业的履历背书,如果不是很了解这个毕业名次的意义,不妨用陆军大学毕业成绩前六名的军刀组来比照一下。在日本海军,江田岛海军兵学校毕业成绩前十名,那可都是绝对的精英,在海军里可以说前途一片光明的天之骄子。

奇怪的是南云忠一是水雷专业出身——必须得说明一下,日本海军所说的水雷专业,并不是指汉语中的水雷,而是特指驱逐舰的鱼雷战——而不是指挥专业出来的,但是在南云的海军服役经历中,却几乎经历过各个类型,各个层面的指挥位置,甚至还担任过水雷学校的校长,所以在出任第一航空航空舰队司令前,南云忠一的标签是:勇猛,坚毅,果决。唯一欠缺的就是没有在航母部队任过职。

有资格和他竞争这一职位的,只有小泽治三郎,这可是日本海军里真正的航母战专家,而且是日本海军中公认的航空派,航母战队编组,以及后来的舰载机穿梭攻击战术,都是小泽提出的。但小泽治三郎从江田岛海军兵学校毕业比南云忠一晚了一届,是南云的学弟,所以后来很多人以成败论英雄,觉得巨舰大炮派的南云忠一上位,是日本海军里论资排辈的结果,否则这个职位让小泽治三郎担任会更理想,这样说纯粹是事后诸葛亮而已。

南云忠一之所以出任这一职位,论资排辈的因素是主要的,而且和山本五十六一样,两人都是海军里的战舰派。

因为偷袭珍珠港,只有航母能够完成作战企图,就理所当然的选择以航母为核心的进攻战术,根本没提战列舰,那么在航母战术制定上,如小泽治三郎、山口多闻这些航空派,当然会派上用处,但这里要有个认识,小泽治三郎虽然是航空派,可是偷袭珍珠港是世界上第一次大规模采用以航母为主的海军战术行动,虽然一年前的年11月,英国海军奇袭意大利塔兰托军港,但只有一艘航母,而日军偷袭珍珠港,是六艘航母。

并不是说小泽治三郎是航空派,他就会有更丰富的经验,完全是前所未有的航母行动,再精通航母战术,都谈不上有什么经验。何况在制定偷袭计划时,就有人提出,从日本到珍珠港,有海里(约合公里),怎么顺利完成这么长的航程?当时南云就表示,他保证将舰队安全带到起飞舰载机的出击位置——而他确实也做到了,可见他的航海和舰队指挥能力还是杠杠的。

在偷袭珍珠港这件事情上,最关键的不是怎么打,而是舰队如何隐蔽航行这么漫长的距离,所以选择了危险但偏僻的北方航线,要在危险的航路上,没有导航,保持无线电静默的状态下,带领航母编队长时间隐蔽航行,这在当时只有南云忠一主动跳出来拍胸脯接手,小泽并没有主动请战,那么山本五十六以及海军高层自然会选择更加主动的南云忠一,当然也是理所当然的。

后来对南云忠一的质疑主要有三点:

第一,偷袭珍珠港时,原定的是要进行三个波次空袭,但在两波空袭后,南云忠一就选择收兵返航。后来才意识到原定第三波空袭,轰炸珍珠港油库、造船厂才是对美国最致命的打击,可以让珍珠港在很长时间无法正常使用,美国太平洋舰队无法出海作战。但这里面有个问题,当时飞机轰炸,其实对有钢筋水泥防护的油库威胁不大,尤其是舰载机,炸弹破坏力和投弹准确率都不太尽如人意,所以才会在计划里把对油库的轰炸设定为第三波目标,就是有枣没枣打两杆子再说的意思。实战时南云忠一发现经过长途航行,水兵和飞行员状态都不是很理想,两波次的攻击里,又因为战果辉煌而过于兴奋,体力精力都消耗很大,在这种状态强行发起第三波次攻击,得不偿失,所以最后决定终止攻击行动。

事实上,这时美国海军的“企业”号航母已经赶到附近海域,日本舰队如果发起第三波次攻击,很可能在进行攻击或攻击结束返航时,遇到美军舰载机的袭击,那就肯定会受到损失。而在南云出发前,日本海军军令部长永野修身海军大将就叮嘱他,务必将这支舰队安全带回来!日本工业能力远不如美国,海军的底子也太薄,经不起大的损失。南云也很清楚这点,所以见好就收,也未尝不是什么错误。

第二,在中途岛海战中,舰载机换弹的事情。现在对南云这个决定是批评最多的,但在当时,攻击军舰用鱼雷,攻击岸上目标换炸弹,这是标准的操作程序。而且舰队里的航空专家源田实、渊田美津雄都没有提出异议。现在反倒让南云来背锅了。

关于中途岛海战责任的问题,本号之前就发过文章,有兴趣的朋友可以找一下,这里就不再多啰嗦了。

第三,南云忠一在整个战争中,战术保守的问题。到什么位置说什么话,甲午战争中李鸿章近乎病态的“保舰”心思,怎么来的?就是这支北洋海军是李鸿章几十年,绝对视如珍宝血才组建起来的,据对视若珍宝。日本当时钢产量也就五百万吨左右,还是建立在大量采购美国废旧钢材的基础上,美国禁运钢铁后,日本的钢铁和造船都面临无米下炊的窘境,所以保舰就成了整个日本上下的共识,南云忠一是最直接的责任人,除了保守,他还能有第二个选择吗?

南云忠一这个人有很多争议,甚至被冠以“庸才”的帽子,也就是饭桶的意思。从南云忠一在战争中的指挥表现来说,确实有不少失误之处,例如,偷袭珍珠港时南云忠一取消了原定的第三波次空袭,就匆匆返航了。中途岛海战中,南云忠一过于谨慎,总是慢半拍,最终失去了主动权。在日本所说的南太平洋海战(美国称圣克鲁斯之役),南云忠一又一次表现出了指挥过于保守,其实他是不知道该怎么做,所以表现比较呆板,最后在南太平洋海战后被撤职,并且被直接遣送回国,担任佐世保镇守府司令,相当于警备区司令。

年转任吴镇守府司令,同时又兼任第一舰队司令。不过此时的南云忠一的名声已经饱受质疑,这也不能怪别人,南云忠一在作战指挥上确实表现不尽人意,但也不能说是一个庸才,还是有些能力的。当然,如果换作别人也许会好些。但总体而言,南云忠一并不适合担任第一航空舰队司令官,有点赶鸭子上架的意思。正是这些原因,南云忠一在年战局全面恶化时,被任命为中太平洋方面舰队司令兼第十四航空舰队司令,驻地就在已经是一线的塞班岛。南云堂堂的海军司令从此就在塞班岛上指挥陆上作战了,其实说白了就是一个送死的差事。

年6月15日美军登陆塞班岛,当南云从望远镜里看到美军15艘航母为核心的庞大舰队,相必心情一定相当复杂,伤感之情溢于言表。在日军损失严重守岛无望的情景下,南云忠一选择了自杀,死后被追晋海军大将。

南云忠一虽然不是日本海军的最高将领,但他却是战争胜败的关键人物,南云忠一并不支持偷袭珍珠港,但还是被委以重任。年轻时的南云忠一可是一个暴脾气,做事雷厉风行,而且很霸道。上了年纪后他变了,开始做事犹豫不决,谨小慎微,缺乏胆量,数次海战都是没打完就逃跑,因此饱受诟病。其实南云也是一步步爬上来的,当过舰长、驱逐舰队司令、海军学校的校长。关于南云忠一怎么当上的第一航空舰队司令,并不是靠关系,而是靠日本海军的传统,也就是论资排辈。

最后让我们借用渊田美津雄对南云忠一的评价,就可以知道为什么南云会成为第一航空舰队司令官,南云忠一从海军大佐到第一水雷战队司令官的成长表现中,都是满点式人物。战前日本海军对南云忠一的评价相当高,例如:勇猛、富有决断力,能在未来负担起海军的责任。但是,战争来了,南云忠一的表现却比战前“大跳水”了,看不来他不是一个适合打仗的将领。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