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春的一天,大海风浪翻涌,在中国南海某海域,一艘巨大的中国海军两栖攻击舰,名为海南舰,正在执行着战备任务。舰上官兵顶风冒浪,舰身劈波斩浪,仿佛与海洋一体,融为一体。指挥室内,氛围紧张而有序。指挥员站在舰桥上,冷静地下达着指令。炮弹从甲板上升空,火光划破夜空,巨响震耳欲聋,然后准确地命中海上的靶标。这位指挥射击的将领,正是海南舰的舰长,上校军衔的张美玉。
张美玉,出生在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剑河县柳川镇上菜园村,一个依山傍水的苗侗山寨。在这片土地上,勤劳和学习是张美玉成长的主旋律。他的父母都是农民,他们从小就教育他勤劳的重要性,为他树立了榜样。即便是文化程度有限的父母,也坚持让张美玉接受教育,每天都送他去扫盲班、文化补习班,培养了他的学习习惯和求知欲。
即使是二年级的小学生,他也担任起父亲的汉语拼音老师,这种坚持和努力成就了他日后的学术成就。
清华大学,是张美玉的梦想之地。在小学时,他第一次听说了这所名校,那时他的心中就埋下了一个种子,一个向往高等教育的种子。他与父亲一同研读《新华字典》,这本字典成为他们共同的教材,也让他对外面的世界产生了更多好奇。
张美玉的努力没有白费,年,他被清华大学精密仪器与机械学系国防班录取,实现了他的清华梦。
然而,他的追求并没有止步于此。在大学时,他参加了海峡两岸交流项目,亲眼见到了太平洋的浩瀚,也想到了号战机坠海的事故。这让他下定决心要成为一名海军舰长。他放弃了保研资格,选择了进入海军大连舰艇学院攻读硕士研究生,为了追逐自己内心的那份军旅梦想。
硕士研究生阶段,张美玉并没有因为已经有了清华的光环而松懈。相反,他积极学习通信知识,虽然并非自己的专业,但他通过刻苦努力,成为了通信方面的专家。毕业后,他登上了襄樊舰,成为副观通长,但一开始晕船的经历让他几乎动摇了自己的选择。然而,他战胜了困难,通过自学掌握了通信技能,成为了一名出色的观通长。在海军的道路上,他不断努力,用自己的坚持和努力赢得了同事的尊重。
张美玉并没有满足于现状,他不断追求更高的目标。他希望自己能够成为一名海军舰长,为此,他在不断学习的同时,深入研究装备,创新指挥方法,积极参与实战演练,不断锤炼自己的技能。经过多次重大任务的锻炼,他积累了丰富的实战经验和指挥才能,最终成为了海南舰的舰长。
张美玉以事业为敬,以敬业为乐。他对待每一个指挥任务都充满了责任感和热情,他对待每一项装备都充满了钻研精神和创新意识。
他在各种情况下都保持着冷静和果断,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着“事思敬,执事敬”的军人情怀。他的努力不仅为自己赢得了荣誉,更为整个中国海军树立了光辉的榜样。
然而,张美玉也付出了代价。长时间的海上任务让他与家人的相聚时间变得稀少,他深感愧对妻儿。但他的决心没有动摇,他认为只有成为一名优秀的海军舰长,才能对得起自己的家人。
他始终以“乐其业,乐其群”为信念,用自己的坚持和努力影响着
身边的每一个人。张美玉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非凡的业绩,他的故事鼓舞着身边的战友,激发着他们的干劲和热情。
张美玉的求新求变,他的不断学习和创新,使他成为了一位技术精湛的军官。他不仅仅会指挥战斗,更深入研究各种装备,不断优化作战流程,提高作战效率。
他在多国联合演习中总结经验,编写参考手册,为中国海军的战术运用填补了空白。他在实际操作中发现并纠正了英文缩写错误,他的精准和细致令人钦佩。他以实际行动证明,“事思敬,执事敬”并非只是口号,而是他对待工作的态度和原则。
他始终怀揣“苟日新,日日新”的信念,以不断的创新和进取,推动着自己不断超越自我。
在他的带领下,舰队不断强大,作战能力不断提升。他以实际行动践行“乐其业,乐其群”,将工作视为快乐的来源,也将快乐传递给身边的人。
然而,他内心深处始终有一份愧疚。家庭和事业之间的选择,让他多次错过了与妻子、孩子的珍贵时光。但他知道,只有成为一名优秀的军人,他才能对得起自己的家人。他的妻子始终支持他,理解他的付出,而这也成为他前行的动力。
在朝霞映红海面的一天,海南舰驶离了军港,开启了新的航程。张美玉站在舰桥上,面对着广阔的大海,他的眼神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他知道,前方充满了挑战和机遇,他将继续努力,带领着他的团队,驶向更远的远方。
无论风浪如何,无论前方有多少未知,张美玉都将以“我选择,我无悔”的决心,坚定地走下去。他用自己的敬业和拼搏,诠释着军人的荣光,成为了中国海军的一面旗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