膀胱结石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深圳2020年海岸线开发利用情况公布大 [复制链接]

1#

12月15日,据大米嗅地产获悉,年深圳市海域内共审批盐田区海滨栈道重建工程(海鲜街段)等7宗新增用海项目,总用海面积约公顷,占用人工岸线约9公里,不涉及占用自然岸线,满足自然岸线保有率管控目标和要求。

深圳现行法定海岸线由广东省人民政府年批准实施,分为西部岸线和东部岸线,西部岸线自宝安东宝河口至福田深圳河河口,东部岸线自盐田沙头角至大鹏坝光。

全市岸线全长.5公里,其中人工岸线.1公里、自然岸线.4公里,自然岸线占比38.53%,高于全省自然岸线保有率不低于35%的要求。

年,深圳市海洋渔业局严格限制建设项目占用自然岸线,对确需占用自然岸线的建设项目进行严格的论证和审批,出具海域使用论证报告,报告里明确提出占用自然岸线的必要性和合理性结论,不能满足自然岸线保有率管控目标和要求的建设项目用海不予批准。

也就是说,沿海岸线的项目,无论是房地产项目、工业项目(高科技产业园)、商业项目(办公楼、总部基地),还是文化旅游项目(景区、乐园)、公共设施项目,均需通过海洋局的审批方可建设。

那么海洋局主要在哪些方面进行管控呢?

一是进一步规划引领,强化岸线保护制度建设。

按照以人为本、生态优先、陆海统筹的原则,进一步优化海岸带功能和产业布局,不断提升滨海空间品质,加快打造世界级绿色活力海岸带。规划划定海岸陆域建设管控区,严格管控建设项目,在砂质岸线等核心管理区提出岸带项目建设退线要求,要求以公共绿地、公共开放空间为主。

二是加强管控,严格限制围填海。

除国家重大战略项目涉及围填海的项目外,全面停止新增围填海审查。

三是落实巡查,加强岸线日常监管。

全海岸带每季度选用空间分辨率优于2米的遥感影像跟踪监测,利用海岸带高清远程视频定期核查,对于重点监测岸线区域通过海监部门日常巡查、岸线监控、群众举报等多途径随时开展排查。基于遥感监测制作岸线动态核查目录,采用现场实地核查、无人机遥感监测和现场测量等手段,调查掌握岸线使用情况。

四是设立界碑,标志严格保护岸段。涉及深圳市辖区有13条保护岸段共25块界碑,均已设立并备案。

进入新的一年,深圳市将继续深入推进海岸带综合保护与利用规划,严格保护自然岸线,加大受损岸线的生态修复,提升自然岸线保有率。

深圳海岸带区域总面积约平方公里,其中陆域面积约平方公里,海域面积约平方公里。

未来将建设大量文化休闲娱乐设施,打造多彩滨海生活。

一是对如大鹏所城、梅沙烟墩、固戍码头等历史文化遗迹进行修复保护活化利用,部分渔港可结合美食文化进行提升;

二是新增滨海公共文化设施。全市通过打造若干海洋地标,提升深圳国际海洋地位,点亮深圳绿色活力海岸带。包括规划大鹏国家海洋公园、海上科技馆、海洋博物馆、滨海歌剧院等海洋地标建筑;

三是建设海洋大学、科研、科普教育基地。同时推进溪涌、湖湾等公共海滨浴场的开放及建设,研究在西部岸带适当增设人工沙滩的可行性。结合海上交通的规划设计,对海上活动如潜水、帆船、冲浪、海洋美食、沙滩排球等海洋活动体验进行策划,结合滨海慢行路径与绿道系统,形成整体的山、海、城旅游路线,通过海上看深圳,提升海洋文化体验,打造全息海洋文化生活。

对标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深圳15个海岸段已有明确发展定位!

1、坝光段:国际生物谷

坝光岸段定位为国际生物谷,可结合银叶树林湿地公园及山海动植物资源,适度开展生物科普教育活动。2、排牙山南段:核电能源基地排牙山南岸段定位为核电能源基地,该岸段将优化能源设施取排水口设置,严控新的围填海工程建设,提升海岸带环境品质。3、龙岐湾段:历史人文展示+海上休闲龙歧湾岸段定位为历史人文展示及海上休闲旅游胜地。推进大鹏所城旅游区升级改造,对片区开发总量进行合理限制,创造文化体验、度假休闲一体的综合性海岸特色空间,鼓励发展海上休闲活动。4、桔钓沙段:海洋综合保障+海上运动+科普教育基地桔钓沙岸段定位为海洋综合保障、海上运动及科普教育基地。开展海洋科普教育,策划动植物资源研习路径构建自然学习系统,增加滨海旅游魅力。5、东西涌段:滨海旅游度假+高端国际会展+生态科普教育东西涌岸段定位为滨海旅游度假区、高端国际会展及独特生态科普教育区。利用东西涌优良的沙滩资源,开展适宜的沙滩活动和海上运动,整合提升岸段滨海旅游配套设施,适当开发赖氏洲海岛旅游功能,形成深圳滨海旅游度假新“名片”。6、鹅公湾南澳段:滨海人文小镇+海洋科普教育鹅公湾-南澳岸段定位为滨海人文小镇和海洋科普教育区。重点是对珊瑚礁进行保育修复,严禁对基岩岸线进行人为破坏,再造深圳渔文化平台,创造南澳滨海人文小镇新活力。岸段南部海域将建立国家级海洋公园进行重点保护。

7、下沙沙鱼涌段:多元滨海人文旅游度假区下沙沙鱼涌岸段定位为多元滨海人文旅游度假区。通过湖湾沙滩公园规划建设,提升片区滨海旅游度假吸引力,研究探索海域市场化出让机制;结合东江纵队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沙鱼涌村改造及渔港激活,塑造多元滨海人文旅游度假区。8、溪涌-大小梅沙段:滨海旅游+海上运动+旅游口岸溪涌-大小梅沙岸段定位为滨海旅游和海上运动区。充分利用小梅沙特有的海域资源,探索新型用海,公共开放溪涌沙滩,整治修复洲仔岛,适度开展海岛旅游,实施岛岸滨海旅游互动,开展海上运动,增加滨海旅游魅力。布局旅游专用口岸,开通连接香港和深圳东部的水上航线,承接港澳邮轮游艇产业外溢效应,促进旅游产业向高端业态转型。9、盐田港沙头角段:科技创新+滨海特色小镇+港口服务盐田港沙头角岸段定位为科技创新、滨海特色小镇和发展港口服务功能。结合墟镇食街及周边地区和盐田渔港升级改造特色风情小镇建设,彰显和推广海洋习俗、海洋文化,塑造多主题的文化体验区。10、沿深圳河段:滨水休闲+深港科技合作创新区沿深圳河段定位为滨水休闲和深港科技合作创新区。重点推进深港联动,打造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预留福田河口、布吉河口生态公园及广场等公共空间,在滨水公园植入爱国教育、深港历史人文、自然科普教育等主题,丰富滨水休闲主题内容。

11、深圳湾段:总部服务+文化湾区+旅游休闲深圳湾岸段定位为总部经济、高端文化和滨海旅游休闲示范区。强化深圳湾超级总部基地片区、后海中心区与深圳湾的城海联系,合理布局向海公共空间、视线通廊,打造尺度适宜、服务于全市的湾区文化设施带。12、蛇口段:国际高端旅游+科技服务蛇口岸段定位为国际高端旅游及科技服务的多元综合服务区。保持与提升岸段南海油服基地地位,大力推动太子湾邮轮母港的国际高端旅游服务发展,拓展岸段科技服务功能。保留蛇口渔港文化的城市功能,贯通蛇口港东西两侧公共滨水空间,通过山海通廊串联历史人文景点。

13、前海新中心段:现代服务+公共服务中心前海新中心岸段定位为现代服务及公共服务中心。合理引导大铲湾功能转型,高标准规划及建设前海城市新中心,打造国际化、一体化的湾区形象。

研究沿江高速路前海湾段下沉,改善前海湾景观环境。建设海洋博物馆等文化地标,对人工沙滩进行选址,增强海上活动体验。

依托前海蛇口自由贸易片区发展建设前海城市新客厅,打造粤港澳大湾区核心支撑点。

14、西湾机场段:空港物流+滨海休闲西湾-机场段定位为航空物流总部、临空经济产业及滨海休闲功能。进一步优化空港功能布局,拓展空港经济发展动能,增加海洋文化体验设施。15、海洋新城松岗沙井段:海洋新兴产业+会展经济海洋新城-松岗沙井段岸段定位为海洋新兴产业、会展经济区。高标准规划建设海洋新城,打造国家海洋经济、海洋生态文明创新发展示范区。

重点修复茅洲河口湿地、海上田园湿地,对海堤进行生态化改造,提升滨海公园设计品质。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