膀胱结石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314海战后,东海舰队派出护礁编队赴南 [复制链接]

1#
大家都知道,型猎潜艇号称“黄水战列舰”,意即这款武德充沛的小型舰艇在人民海军发展历程中曾经发挥了重大的作用。之所以说它武德充沛,是因为这款舰艇配备有2座66式双57毫米火炮、2座25毫米双联舰炮、4座5联装型反潜火箭深弹发射装置和2座深水炸弹投放器,可以度无死角地对空中、海面和水下目标进行攻击。虽然以现在的眼光看,这款战舰早已经落后。但在20世纪90年代之前,这款军舰还是当时的人民海军装备数量最大(建造数量达到了余艘)、装备单位最多(三大舰队均有装备)、经历过实战考验(曾经参加了“西沙海战”)的“王牌战舰”。鲜为人知的是,这款传统意义上认为仅能够在近海甚至近岸作战的战舰还曾经远赴南沙,执行护礁巡逻任务,为保卫“3.14赤瓜礁海战”胜利成果做出了突出贡献。想必大家都对赤瓜礁海战爆发的前因后果非常清楚了,也对我人民海军在陈伟文将军正确指挥下取得的巨大战果也耳熟能详了。但是,如何保卫胜利成果(夺取的6个岛礁),避免越军报复成为战后的当务之急。正如赤瓜礁海战的胜利也是在兄弟舰队支援下取得的一样,巩固海战成果也受到了兄弟舰队的全力支援。为了保卫3.14海战胜利果实,确保南沙永署礁海洋观测站的正常施工,加强南海舰队在南沙海域的作战力量。年3月29日,东海舰队舟山基地猎潜艇72大队领导奉命赴基地受领作战任务,成立南下编队指挥所。并确定副大队长陈伊宁、大队政治处主任邱德礼为编队指挥员。率领由艇(庆元艇)、艇(泰顺艇)和名官兵组成的护礁编队远赴南沙赤瓜礁战区,执行护礁巡逻作战任务。随后,2艇迅速按照实战要求做好出航前的各项准备,进行油弹水补给和人员召回及应急强化训练。东海舰队和舟山基地领导均对海军赋予的此项作战任务非常重视,亲临72大队对相关准备工作进行了亲临检查。一切准备妥当后,4月21日基地召开欢送南下编队动员大会,基地王永国司令员、李中文政委、政治部杨怀庆主任出席大会。第二天8时,南下编队正式启航。东海舰队司令员聂奎聚、政委张文华、基地王永国司令员、政委李中文亲临编队登艇检阅和欢送南下编队。4月23日,南下编队抵达福建基地三都澳码头,各艇补给装载五七穿甲弹各发。同时,接受福建基地过台湾海峡战备准备检查。休整两日后,南下编队途经东山岛、万山群岛于4月28日19:00顺利抵达湛江停靠麻斜1号码头。航渡台湾海峡期间未受到对岸的干扰,可能也是因为两岸同宗同祖。虽政见不同,但在维护祖产和国家利益的大是大非问题上保持默契之举吧?在湛江停靠期间,编队指挥员到南海舰队报到并领受任务,报告南巡出航计划做出航准备并接受南海舰队各项准备工作检查。5月5日下午16时,南下编队驶离湛江港麻斜1号码头,开始南巡航渡。次日,编队驶入西沙永兴岛码头,在短暂停留加油后向南沙驶去。5月7日10点20分,经过近两天的航行,编队终于驶入南沙海域,停泊在号登陆舰旁边,向海指报到领受任务。当时,由于南沙占的岛礁仅有简陋的高脚屋,尚无永备工事。因此,战区指挥所设在了型大型登陆舰上(北约称为:玉康级)。这款战舰上共布置了4门66式双联装57毫米舰炮和4门61式双联装25毫米舰炮,火力相较于越军仍是强大的。又由于该型舰排水量超过吨,因此,有足够空间供战区指挥所工作和生活。待受领任务之后,东海舰队支援的南下编队即驶离舰,开赴赤瓜礁海域。当日晚19:40,两舰抵达赤瓜礁在附近海域游弋巡逻。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南沙敌我态势,笔者觉得“犬牙交错”这个词是再恰当不过。当时我们在南沙占据的6个岛礁,离被越军非法强占的岛礁距离都非常近,近到肉眼可见、鸡犬之声相闻的地步。加之当时越军吃了大亏,战舰被击沉3艘,死伤超人。急于报复的心态颇让人有点不得不加以重视。另一方面,当时占礁力量非常薄弱,仅有竹子搭成的简易高脚屋,里面仅能容纳十几名战士,如果没有舰艇在周边巡逻,很可能会被有“水鬼”之称的越水下特工队偷袭,造成人员伤亡和岛礁得而复失。这也是为什么海军总部要调东海舰队的舰艇编队赴南沙,以加强这些海域力量的原因之一。南海舰队对此情况也是心知肚明,自夺礁之后,就派出舰艇在此不间断巡逻。东海舰队南下编队是轮战过来的。5月8日早上,南下编队停靠在赤瓜礁巡逻的南海舰队川岛水警区扫雷舰舰进行交接班。交班之后,已经在此巡逻月余的舰开始返航。南下编队开始正式接下赤瓜礁等三礁的保礁巡逻警戒任务。编队指挥所决定,由艇负责守护赤瓜礁,艇负责守护东门礁、南薰礁。开始了与越军针锋相对地面对面较量,任务官兵们更是做好了随时流血牺牲的准备。不仅如此,在那些日子里,名任务官兵还要战“三高”(高温、高湿、高盐)。虽然任务艰巨,生活很苦。但是官兵们都知道,这是一项具有深远战略意义的大任务,任务光荣且神圣,作为军人遇上这样的任务是一辈子的荣幸!因此,即使平时作风散漫的官兵,在这项任务面前也没一人退缩,都拿出十二分的精力做好本职工作,最终确保了任务的顺利完成。海军有“上舰不上扫雷舰,上艇不上猎潜艇”的说法,意即这些军舰生活条件很差。特别是没有空调设备,在高温高湿的南海,这些军舰上的官兵简直像在住“桑拿房”一般。更要命的是,这些小军舰携带的淡水量少,加之军舰自动化程度低,船员编制大(艇为68人),使得洗澡成为一件奢侈品。另外,这些小军舰抗浪能力差。在南海无风三尺浪,台风频发的深海海域,官兵们吃的苦不是语言能够形容的。据艇机电长胡江事后回忆,该艇主机兵黄德飞晕船十分严重。舰艇航行时,两三天都吃不下饭,一边抱着垃圾桶不停地呕吐,一边坚持着航行值更和锚泊值更,下更后还要与班长一起排除故障、保养装备。如果说人的困难能够克服的话,更大的考验是长时间的航渡以及恶劣的气候条件对军舰动力系统的考验。胡江回忆称,当时,艇在航渡期间,主副机故障频发,其中四台主机空气中冷器,由于南海的高温、高盐,先后被腐蚀烂穿。所幸,艇上机电部门官兵们克服困难,凭借“艺高人胆大”的技术,顺利排除各类故障。电工班长刘万里带领两名战友,仅电器设备故障及隐患就排除了几十项,其中主机遥控系统故障十余项,保证了电器设备的可靠运行。同时,南下编队官兵们还经常操纵小艇为守礁官兵补给、慰问并实地了解越军活动、施工情况。还和寂寞的南海舰队海军陆战队守礁官兵聊天,排遣其寂寞之心。兄弟舰队战友们的到来,也极大地鼓舞了守礁官兵“乐守天涯”的决心和信心。守礁期间,还遇到了热带低气压,当时的风力最大达9级,大涌大浪,浪高2.5米--3米,并伴有暴雨,艇的舰艇摇摆度达10度--25度,最大30度,可谓十分凶险。不得已,艇于5月23日上午由南薰礁抵达赤瓜礁防风。6月4日,南下编队顺利完成守礁任务,和东海舰队福建基地派出的第二批编队进行了任务交接。当时的编队指挥员赵兴发后来成长为海军副司令员,军衔为海军中将。次日,编队随艇熟悉任务海区,经东门礁、景宏岛(越占)抵达南薫礁,与艇会合。6月6日8时,南下编队起锚返航,经过40分钟航行,编队抵达当时南沙最大的岛礁——太平岛(中国台湾占)进行了抵近侦照,最近不到1链的距离。7月16日,南下编队顺利抵达普陀山1号码头,结束了此次历时天(其中在南沙执行保礁作战任务历时34天)的南沙保礁任务。当时,基地司令员王永国、政委李中文、副司令员何林忠、许志明、副政委胡军康、参谋长谢修梧、政治部主任杨怀庆、后勤部长郁文清、装修部长华锡龙等基地领导几乎全部到码头欢迎编队返航。让任务官兵们感到了极大的荣耀和光荣,感到吃的苦、受的累是多么值得。应该说,南沙正因为有我们海军长期驻守的保礁编队,“3.14”海战的成果才能得以巩固,才最终遏制了越军再次抢占的野心,才有了今天我对南沙岛礁的绝对控制权。这里面,也同样有东海舰队任务官兵们的一份力量,值得后人们永远铭记。图片来源于网络,来源见水印,感谢原作者。如不同意引用,请联系删除。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