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要注意些什么基层文化建设中的观念误区
文化设施是基层文化建设的最重要载体,2002年全国基层文化工作会议以来,各地积极贯彻会议精神,加大基层文化建设力度,基层文化事业建设取得了明显进步。不久前,青海省文化厅对各州、地、市基层文化建设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从中也发现了在基层文化建设中普遍存在的一些问题。
调查表明,青海省农牧区文化建设在各级文化主管部门精心组织、认真实施下,呈现出了*府、集体、群众共同投资兴建文体活动场所的局面,农牧区文化基础建设不断得到改善和加强,各类健康有益、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日趋活跃,正朝着多样化、社会化方向发展。尤其是近年来,由国家实施的两馆建设工程、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送书下乡工程、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文化中心户创建工程及电影“西新”工程、2131工程等,极大地推动了农牧区文化建设事业的发展。
由国家计委、文化部规划的“两馆建设”工程自2002年在该省实施以来,累计投入资金1605万元,建设县级图书馆、文化馆21个;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已在该省建立1个省级分中心和5个基层示范点,由该省配套35万元实施的10个基层点建设工作也已展开;送书下乡工程已累计配发各类图书360余种近4万册,惠及该省8个国家级贫困县及其80个乡镇;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已将该省*南藏族自治州“热贡艺术”列入国家级试点项目,互助土族自治县“纳顿艺术”列为省级试点项目;在文化部的大力支持下,该省先后分3批给牧业区的30个县、市配备了共计30台多功能流动文化服务车,基本实现了各牧业区都有流动文化服务车的目标,初步建立了牧区流动服务络;电影“西新”工程为该省农牧区22个县配备了电影流动放映车,2131工程也已投入资金260多万元,组建了16毫米农牧区电影队216支,发放流动电影放映车8台(套);由中宣部等部门实施的创建“文化中心户”活动在该省开展以来,已命名228户,现已全面部署了第二批8个县的“文化中心户”创建工作,已命名的文化中心户已成为农牧区宣传思想工作中的先进典型,成为各级宣传文化阵地络服务功能向最基层人民群众延伸的有力支点。
但是,在这些令人鼓舞的数字和现象背后,也存在着让人担忧的问题。
首先是重建设、轻利用。长期以来,人们把建造设施作为文化建设的首要任务,这种重在建设的方针是正确的,今后还必须继续注重文化基础设施的建设,争取再上一批新项目,达到尽量大的覆盖面。但是,设施本身只是搞好文化工作的一个条件,有了设施还有如何发挥其功效,利用这些设施开展多项文化活动和文化服务的问题。当前,基层文化设施中偏重硬件建设、忽视利用,边建设、边浪费的现象特别突出。有些设施建起来后变成了空壳子和“摆设品”,缺少基本的娱乐器材和图书,缺少基本的工作人员,缺少基本的运转经费,缺少基本的活动内容。近几年兴建的乡镇宣传文化站舍闲置或改作他用的现象严重。有些地方把精力用在工程建设上,至于设施建起以后,现有人员、设备、管理状况能否适应新设施运转的需要,将来如何确保设施的有效利用,在建设与利用关系的处理上缺乏通盘考虑,有失衔接。另外,功能相同的文化设施在同一区域重复覆盖,也影响了文化设施的利用率,既分散了财力,又使有限的资源得不到整合,造成了不必要的浪费。群艺馆、文化馆的建设也存在同样的问题。文化设施设计不规范,内部布局不合理,实用功能不强,直接影响了设施整体功能的发挥。如有的文化馆中设置了较多的办公室、会议室,真正用于大众服务的活动场所严重短缺;有的活动厅(室)当展厅不够,当培训教室又太大,使用上带来了诸多不便。
其次是重数量、轻实效。衡量一个地区文化设施的发展状况,不能单一地看数量,还要看设施的运转质量。当前一些地方和部门习惯于或热衷于兴建了多少个文化馆(站)、配备了多少套设备、赠送了多少册图书,而很少思考这些设施、设备、图书的实际使用效果。对于它们在丰富活跃群众文化生活、普及科学文化知识、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推动精神文明建设中究竟发挥了多大的作用、社会效益如何,群众赞成不赞成、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等问题研究不够,用心不够。有些地方对国家赠送的设备长期放空闲置,任其浪费。青海省某个县流动文化服务车从2000年配发以来一直锁在车库里,至今尚未办理车辆手续,闲置达3年之久;某个州在国家“2131”工程中受赠的8套电影放映机目前正常开展服务的仅有1套,其他的7套设备几乎没有利用。
再有就是重项目、轻管理。各地积极地立项目、跑项目是十分必要的,但是管理好、使用好争取下来的每一个项目更加重要。当前,青海省农牧区文化设施建设中普遍存在疏于管理或管理水平低下的问题。当项目争取到位或工程完工后,有些地方当初的热情和干劲不见了,后期缺乏有效的监督、制约机制。当前文化设施不能有效利用既与领导重视不够、经费投入不足有很大关系,也有文化部门自身工作规范性不强、基础性工作做得不好的原因。管理不严格、管理水平不到位,也是许多地方文化设施无法正常发挥作用的重要原因。
从这些问题可以看出,基层文化建设要想再上新的台阶,仅仅有设施是不够的,应该坚持建设与利用并举,坚持增量与存量并举,克服重投入、轻产出,努力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充分发挥文化设施的作用。要注重质量和效益,建成一个,巩固一个。